15噸啤酒廠設備糖化系統生產精釀啤酒如何降低微生物數量。對于啤酒生產廠家而言,降低啤酒中的微生物數量是保持啤酒生物穩定性的關鍵,今天濟南中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小編就和您具體介紹一下如何降低啤酒中的微生物數量。
在15噸啤酒廠設備糖化系統生產精釀啤酒的過程中,降低微生物數量可從設備滅菌、原料及生產環境管理、過程監控、人員衛生管理等方面入手,以下是詳細介紹:
設備滅菌與清潔
蒸汽滅菌:糖化系統(糖化鍋、過濾裝置、管道、泵等)需保證無菌,避免微生物污染影響糖化效率及后續發酵質量,滅菌需覆蓋設備內壁、焊縫、閥門等死角區域。通過高溫蒸汽(≥80℃)的濕熱作用殺滅微生物,環保無殘留。溫度控制在80℃ - 100℃(需根據設備材質調整,不銹鋼設備可耐受高溫),糖化鍋保溫30分鐘 - 60分鐘,管道與泵循環蒸汽滅菌20分鐘 - 30分鐘,蒸汽夾套壓力≤0.25MPa(防止設備超負荷)。
化學清洗與消毒:使用堿性清洗劑(如NaOH溶液,濃度1% - 2%,60℃ - 70℃循環清洗20分鐘 - 30分鐘)去除油脂、蛋白質;酸性清洗劑(如磷酸溶液,濃度0.5% - 1%,40℃ - 50℃循環清洗20分鐘 - 30分鐘)中和堿液,去除無機鹽垢;過氧化氫類(如諾福消毒劑)廣譜殺菌,無腐蝕,分解后僅殘留水和氧氣,可循環使用2 - 3次。消毒劑使用后需用無菌水沖洗至無泡沫、無氣味。
定期深度清潔:每月進行1次化學滅菌 + 蒸汽滅菌,使用溫度記錄儀確保滅菌過程參數合規,投放生物指示劑(如嗜熱脂肪芽孢桿菌)驗證滅菌效果。
原料及生產環境管理
原料管理:原輔材料需符合工藝衛生要求,嚴禁不合格原料進廠。對進廠后的原料必須按其特性分開存放,保證存放條件,防止污染。不得使用發霉或變質的原料生產啤酒,應經常檢查,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隔離。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輔劑,按使用量領取,不能立即用完的,必須重新包好,密封好,避免與空氣長期接觸。
用水管理:啤酒釀造用水需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保證釀造用水不受化學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定期對水處理設備進行清洗、消毒,并定期對啤酒釀造水進行微生物指標檢測。
環境管理:保持生產現場清潔衛生,尤其是生產現場的暗溝、下水道等衛生死角,不得有積存廢水發粘、發霉、發臭等現象,每周用漂白粉或其他殺菌劑殺菌1 - 2次。灌裝環境應構建百級流層,并且安置空氣噴霧除菌設備,地面上最好使用環氧高聚物。
過程監控
建立微生物檢測體系:在生產之前以及生產過程中對空瓶和包裝后的酒液進行抽樣檢測,涂抹設備內壁樣本,驗證滅菌效果(菌落數≤10 CFU/100cm2)。
CIP工藝監控:在發酵環節,重點關注設備的刷洗、閥門日常衛生的滅菌消毒,根據實際制定合適的CIP工藝,并對CIP工藝執行過程進行監控核查,確保工藝的有效實施。訂立閥門的定期拆檢制度,根據拆檢的實際效果確定拆檢的頻次。
人員衛生管理
培訓與資格要求:無菌室工作人員應具備廣泛的技術知識,工作負責,對衛生問題有敏銳觸覺。公司應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食品衛生及微生物基本知識、衛生檢查及管理、灌裝線的清潔及殺菌措施和緊急應對措施的培訓,不斷提升員工的素質。
操作規范:工作人員(尤其要強調的是設備維修人員)進出無菌室必須按一定程序換鞋、換無菌服、戴工作帽及手部消毒,無關人員一律不能進入無菌間,以減少外來污染。
重大機遇:預計今年內出臺精釀啤酒標準和相關法規,新政策將接軌歐美現行政策,今后小型精釀啤酒廠灌裝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場,精釀啤酒行業將會迎來健康發展的機遇!